新闻动态

全省高校廉政研究“校地合作”工作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13-03-13 来源:纪委办公室 作者:


 

312日上午,由省教育纪工委组织的全省高校廉政研究“校地合作”工作座谈会在我校红楼217召开。参加座谈会的领导有:省纪委法规室主任徐大勇,省教育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张亚平,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政建设与行政效能研究所副所长高祖林、省教育纪工委监察室干部胡海民,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常州大学、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宿迁学院和我校等十三所高校廉政研究所(中心)的纪委监察干部和专家。会议由省教育纪工委张亚平主持。

高祖林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地介绍了我校近年来的各方面发展情况,他说,我校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队伍质量明显增强;原因之二就是我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获得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苏州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研究所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

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研究所副所长方世南教授代表研究所向会议作了交流发言。方教授从“立足苏南、服务创新,发挥优势、创新机制,再接再厉、提升水平”三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廉政建设与行政效能研究所自20096月成立以来,紧密联系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行政监察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展开业务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等做法和经验,并对我校“校地合作”和研究所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三点设想:一是加强与地方党委、纪委的全面合作,努力为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二是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努力为反腐败工作提供新的智力服务;三是整合专业人才和研究力量,加强协同研究,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科学化水平。

座谈会上,南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常州大学等十二所高校分别交流了他们与地方纪委、监察部门合作共建的廉政(文化)研究所(中心)的成果和经验,并对高校“校地合作”开展廉政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张亚平在各高校交流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对各高校在廉政研究“校地合作”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高校切实加强“校地合作”、增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高校在地方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服务地方多作贡献,培养人才多出成果;二,努力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质量,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反腐败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实际问题作为廉政研究的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努力提高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三,不断提高廉政研究工作整体水平,加强与地方合作,建立健全研究机制,拓宽研究领域,多出成果,要把成果转化成正确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理论创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

徐大勇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廉政研究“校地合作”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校地合作”这一平台,健全机制,切实把对反腐倡廉建设关心、有兴趣的专家学者调动起来,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反腐倡廉研究专家;研究工作要“站得高、想得深、扎得实”,关注实践,要有问题意识,对反腐倡廉重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强化理论指导,体现科研水平。